成果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基于创造教育理论,依托多项教改项目等理论研究和应用,结合融媒体众创空间、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,凝练了“创新•协同•融合”双创教育理念:以创新教育为基础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,校企共建“三融合一贯穿”双创教育实施体系;确立了培养“具备创新素养”技术技能人才双创育人目标;构建了“课创融合、实创融合、教创融合”和“思政教育贯穿始终”的“三融合 一贯穿”双创教育实施体系,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活动和三步式教学策略;探索了“成果导向、分类考核”发展性评价体系;搭建了校企协同“11164”运行保障机制。成果经过7年探索实践,走出一条双创人才培养特色之路,提供了可复制、可借鉴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方案。
成果以“三阶段”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课创融合:开设培养双创意识的通识课程、训练能力的专创课程、强化双创实践的提升课程。以课程项目、成长项目、竞赛项目和孵化项目为载体的“四层次”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,结合院级、省级、国家级三级竞赛平台促实创融合,学生学中练,练中赛,赛中创。采用“项目引领、练习内化、目标检测”“三步式”教学策略促教创融合:教师设计双创教学内容、实践项目,引导学生探究双创内涵及要素;通过双创项目开发、岗位技能分析与练习,引导学生探究双创路径,内化双创技能;通过目标检测,引导学生自我修正完善,巩固项目成果。从专业、传媒行业/企业、国家、国际、文化、历史“六维度”挖掘教学、实践项目和实施中蕴含思政元素,一二课堂结合,思政教育贯穿双创育人全过程。
三阶段课程是培育创新能力的基础架构,一课两融,把双创教育和思政育人贯穿双创教育全过程。四层次实践是开发创造潜力的载体,发展性考核评价是激发双创活力的手段。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、思政教育等充分融合,双导师和校企协作机制提供支柱性支撑,构成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双创教育体系。

图 1 广播影视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创教育体系示意图
(一)构建“三阶段”递进式课程体系,双创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
以双创育人理念为魂,双创育人目标为本,校企协同设计课程体系促课创融合。一阶段,开展岗位认知、开设《创新创业指导》等通识课程,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;二阶段,开发专业核心课为专创课程,开展双创活动和竞赛,训练创新能力;三阶段,面向有创业意愿学生,选修《企业经营与管理》等提升课程,强化创新实践。有效解决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系统、与人才培养脱节问题。

图2 三阶段课程体系示意图
以《数字电视技术原理与应用》为例说明专创课程开发方案。
(1)明确思路,从融合目标、融合路径、融合方法和融合效果四个方面开发课程。

图3 专创课程开发的一般思路
(2)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、创新创业教育元素,与专业知识传授、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开发教学项目,优化教学内容。

图4 以《数字电视技术原理与应用》课程专业知识与双创元素融合点(部分)
依托清华在线课程平台建设课程超市,将三阶段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根据双创整体知识架构和教学任务,整合为“课程超市”,包含必修课程项目模块、选修课程模块、典型案例模块等。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、学习能力和“双创”需求,分类施教。实现学习内容差异化,模块选择自主化,学习模式线上线下多样化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。所有学生毕业前都接受不少于126学时的集中创业实战训练,助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。

图5 部分选修课程
(二)搭建“四层次”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,双创教育融入实践教学
基于高职学生长于实践的特点,依托教学实训、校企合作和创业实践三大平台,搭建“四层次”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促实创融合。一层次,开发课程项目培养创新思维;二层次,遴选15%课程项目升级为双创成长项目,配备校企双导师,驻特训营进行竞赛模拟实训,练双创基础能力;三层次,通过三级竞赛体系,打磨双创竞赛项目,建立项目库,提升双创实践能力;四层次,培育孵化项目强化双创综合能力。项目驻“融媒体众创空间”,企业能工巧匠“一对一”指导帮扶学生实践,实现实创融合。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体系与双创实践能力要求不匹配问题。

图6 “四层次”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
建立了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大赛院级、省级、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,建立2237个项目的项目库,编制案例63个,丰富第二课堂。

图7 三级竞赛体系示意图
(三)施“三步式”教学策略,双创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
整合教学内容,改革教学方法,优化教学策略,授学生以渔促教创融合。校企开发教材,技术前沿科研成果、创新项目和方法融入课程教学,贯穿案例剖析、工作情境、创新任务驱动及探究式教学法,采用“项目引领、练习内化、目标检测”三步式教学策略,实现双创学习、研究、实践一体化。解决教学体系实施与人才培养脱节问题。
(四)探索“成果导向、分类考核”发展性评价体系
双导师依据学生创新意识、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编制评价指标,28个考核点。以课程学习、大赛获奖、证书考取、社团活动、实体经营等成果为载体考核评价,设定权重量化赋分。计入一二课堂成绩,纳入综合素质测评,作为奖学金、专升本评选依据。解决评价体系不系统、不全面问题。

图8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
(五)建立校企协同运行保障体系
成立双创领导小组、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、创业学院,发挥6个职能处室作用,建立校企协同、双创激励、真实项目引进和双导师供给4个机制,形成 “11164” 校企协同双创教育运行保障体系,为成果实施保驾护航。

图9 11164运行保障机制